Apple Pay、Samsung Pay等國際系統相繼在台開通,似乎燃起國內行動支付的熱度,但事實上,本土公司卻受到擠壓,已有成員在砲火中「陣亡」。群信行動公司發出公告,「RicoPay電子錢包」將於7月底終止服務,NFC信用卡也同步停止,等同宣告「TSM」退出市場。而台灣行動支付公司則陷入孤軍奮戰的窘境,「HCE」經營面臨國際系統的夾攻,若不有效反擊,本土行動支付產業恐將從市場上消失。
由5大電信業者與悠遊卡公司出資成立的「群信」行動數位科技公司,自建「TSM」平台串接電信與金融業者,用戶更換4G NFC SIM卡後,智慧型手機就能OTA下載電子票證與NFC信用卡,進行感應交易。不過,由於啟用手續複雜,自104年12月開通服務後,用戶數一直不見起色,加上免更換SIM卡的「HCE」方案興起,「群信」處境更顯尷尬。
儘管陸續增資,又有國發基金挹注5千萬元相挺,群信公司原宣稱今(106)年首季將啟用「門號通」服務,但不敵裁員命運而終究未正式上市。近期更發出公告,將於7月31日終止提供RicoPay電子錢包服務,包含中國信託、玉山、台新、國泰世華、台北富邦等5家銀行NFC信用卡也同步停用,現有用戶將移轉至中華電信、遠傳與台灣大哥大等業者自營的電子錢包,形同退出行動支付市場。
同樣以「TSM」起家的「台灣行動支付公司」,跟上科技腳步建置「HCE」平台,並於去(105)年10月啟用服務,目前已與臺銀、合庫、一銀、華銀、台北富邦、中國信託…等14家銀行完成系統介接,更和Sony Mobile合作,在Sony手機中內建「t wallet+」APP。
不過,台灣行動支付公司作風保守,造成知名度低迷,多數民眾不知道「t wallet+」,加上申辦流程複雜、使用介面不人性化,以及系統反應較慢等問題,上線至今約7個月,綁卡數不到4萬張,在Play商店中評價更只有2.8。
面對Apple Pay登台2週就成功綁定70萬張信用卡,Samsung Pay已啟動試用,以及Android Pay也將登台,台灣行動支付公司反而可在這股熱潮下,趁勢逆風而起,不僅須加強宣傳、持續與卡友溝通、教育民眾使用方式外,更應簡化流程、改善介面,否則金管會電子支付交易5年倍增計畫最大功臣,將可能是Apple、Samsung、Google等外國公司。
【2017-05-05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