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最新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截至今(2020)年9月底,國銀對美國曝險增至942億美元,不僅連2季增加,美國更成為台灣連21季的最大曝險國,而中國大陸則是第二大曝險國,國銀對其曝險增至498億元。
從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本國銀行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為4,617億美元,較今年6月底增加1.30%,主要原因是對公共部門及非銀行的私人部門債權增加所致。
其中,美國持續為最大曝險國,國銀在美國直接曝險餘額942億美元,較前一季的6月底時,增加近24億美元;對中國曝險金額有498億美元,也較前一季增加超過20億美元,但與美國差距創下新高。
央行表示,國銀對美國與中國大陸曝險金額都是連2季回升,但中國大陸增幅不大,主要反映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同時,國銀資金拆存及債權投資也微幅增加,而國銀對美曝險部位有增有減,但仍呈現上升趨勢。
除了美國、中國大陸之外,國銀前10大海外曝險國依序為盧森堡、香港、日本、澳洲、開曼群島、英國、新加坡及英屬西印度群島。前10大合計3,364.26億美元,占我國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大約為72.87%。
至於英國發生新冠肺炎病毒變異後進行局部封城,以及完成脫歐貿易協議等,是否會影響國銀對英的曝險情況。央行任為,現在脫歐有比較明確的答案,而疫情變化還不確定,具體影響須看未來發展。
事實上,從央行統計顯示,截至9月底國銀對英國曝險,無論是直接或最終風險均為減少,分別較前一季減少31億美元與24億美元,主要是存出保證金及金融債投資減少。
【2020-12-31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