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電子支付發展需求,央行預告修正「非銀行支付機構儲值款項準備金繳存及查核辦法」,將專營電子支付機構計提準備金門檻,從新台幣50億元調高至100億元,預計今(2021)年7月起實施。
央行要求電子支付機構,當儲值規模達到一定門檻後,必須計提準備金,以保障消費者權益。過去規定是50億元,為協助電支產業發展將提高至100億元。央行表示,當電子支付機構收受的儲值款項超過100億元,將按活期存款準備率提存準備金,目前比率為9.775%,例如收受儲值金額達110億元,超出100億元的10億元部分,按9.775%的比率提存準備金。
不過,央行指出,適用電支電票業者的9家業者,包括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遠鑫、國際連、橘子支付、街口支付、歐付寶、簡單行動支付,目前儲值金額都未達100億元,新法7月實施後,都還不須計提存款準備金。
此外,配合新的電支條例上路,金管會公布相關授權子法草案,除了將第三方支付業者納入監理,門檻由新台幣10億元上調至20億元,未來也將開放國內記名電子票證可至國外消費,國外記名儲值卡也能於國內使用。
金管會說明,未來國內記名式儲值卡,將能至國外合作機構特約商店消費,讓電支電票有更多發展可能。而國外記名式儲值卡,例如香港八達通、日本西瓜卡等,也能至國內經核准機構合作特約商店消費,而帳務清算可透過境內或境外機構統一辦理。
同時,電支帳戶將與現在的銀行數位帳戶一樣,區分為三類,且提高帳戶交易限額,像是第一類電支帳戶儲值餘額上限由5萬元提高至10萬元;國內外小額匯兌交易每筆限額定為10萬元。
【2021-05-20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