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自《藍綠經貿政策比一比(上) 馬、謝端出大陸牛肉》一文
藍綠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及謝長廷,近期都針對經貿議題發表看法,尤其對於兩岸政策,卻見不少異同處,皆有意開放陸資到台灣投資,但在投資金額及技術轉移部份針鋒相對。
謝長廷認為,要改善台灣股市,更重要的是兩岸及政府政策,他認為,資金自由流動是大趨勢,且惟有將資金流動檯面化,才能有效管理。
謝長廷表示,過去台灣對大陸有三不、戒急用忍等規定,不少台商、公開發行公司的許多資金,都是由檯面下偷跑,流往大陸投資,這些未經申報流出資金現在回台灣將有課稅等問題。他表示,若是當選將規劃18-24個月的大赦期間,讓外流資金申請回來,並既往不咎。
謝長廷還表達歡迎全世界資金來台投資,也宣示將會開放陸資投資台灣。他表示,中國、台灣雙方應該建立在互利的利基,但謝長廷強調不能完全百分之百開放,未來將在主體性、開放性並重原則下開放陸資到台灣投資。
對於租稅環境,謝長廷指出,過去租稅環境僅考慮國內的公平性,但在國際化趨勢下,租稅環境將加入競爭力的考量,在此前提下,他也提出將贈與稅及遺產稅降至10%以下,鼓勵富人錢留台灣。
而馬英九的經貿政策則點出,台灣金融業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鎖國政策。他表示,銀行理應跟著客戶的腳步往海外走,但因為台灣的銀行未能登陸,使得中小企業都在中國大陸單打獨鬥,而且,鎖國政策的結果是導致大量資金沒有機會放貸出去,如此一來反使台灣資金、台商外流更為嚴重。
馬英九表示,一旦國民黨重新執政,將開放兩岸直航、大陸觀光客來台。馬英九進一步分析,以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而言,初步一天將開放3000人次,一年下來會有600億元商機,不僅可提升餐飲、旅遊、百貨業績,金融業配合服務業業績的提升,自然也會蓬勃而起。同時,預估還可新增至少4萬個工作機會。
整體而言,馬英九認為,台灣金融經濟問題須打破鎖國,規劃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兩岸簽訂經濟協議迫在眉睫,一旦簽訂兩岸經濟協議,台商便可在「關稅、投資保障、服務業避免重複課稅以及商務爭端的解決機制」上,獲得更多保障。
對於金融業努力朝向登陸,以及開放人民幣在台兌換等目標,馬英九表示,兩岸金融業的開放是遲早的事,且勢必為雙向開放,不該只是單向開放;不過當然有些經濟政策的雙向開放會有例外,如:大陸勞工與農產品就不會開放來台。
馬英九強調,金融是一個國家經濟的血脈,台灣金融業以往總被認為是金飯碗的行業,而近年來因政府施政無能,導致金融業競爭力薄弱,血脈不通,經濟問題就是根源於此。
【2007-11-06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