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經過公館,便想起如來素食的老闆娘。曾經有長達一年的時間常去光顧,總不會錯過她們的招牌馬鈴薯泥跟糙米飯,記得那位老闆娘長得好像菩薩,總是笑笑地跟我說四十元。然後在飯碗裏灑上一匙小麥胚芽,讓璐璐那段吃素的日子過得格外快樂、格外健康。
十幾年後,當再去買那記憶中熟悉的薯泥,可是卻已經看不到老闆娘的身影。問櫃檯小姐,得知她修行去了,不免有些遺憾。不過想想,今年的她恐怕也已經七十開外,如果還留在店裡辛苦工作,恐怕不免要讓人感到心疼感傷吧?
如來素食的薯泥,說起來跟其他素食真的很不一樣。沙拉成分少,也不時興加素火腿、擠沙拉花、灑芝麻等增味,連胡蘿蔔跟小黃瓜都只是少少添加,以保持天然的質樸風華。可是蒸得透、壓得夠綿密,嚐來清芬適口、饒富佳趣,甚至把吃不完的冰起來留待隔天抹麵包,都能保持美味不發酸,實在難得。
而去年因為受了免費健康課程吸引,常去內湖一家有機商店光顧,才發現這兒的素食也頗清新可喜。例如香菇炒麵、胚芽芝麻涼拌明日葉(細緻苦芬,回味雋永)、芋香酪梨(甘腴柔滑、香不膩人)、山藥拌醋味噌(懷石風料亭做法)、薯泥沙拉等,都非常別緻。是有機餐中少見的高水準美食,所以馬上成為課後用餐的首選。
尤其是她們的薯泥沙拉,係採用馬鈴薯跟紅蘿蔔打成泥,調味後再擱在小黃瓜片上共食。家姐的小孫子平素排斥蔬菜,竟可吃盡雙份兒,真是奇蹟。而對於我這個素好薯泥的人來說,也覺得宛如玉食珍味、心生縈繫。恨不能每次都剛好有這道配菜。
只不過沒過多久,竟然菜單否變,且內用或各式外賣的小菜、薯泥,不論調味是否合適,一律添加果仁、生枸杞、青紅椒、果乾、西式香料若干,既不搭襯,想撈掉又怕不惜福,問可否撇掉別加,只見她們苦著臉說是店長規定的,換不了,實在惱人。
其實素食好吃的關鍵在於適性適味,而不是雜果、枸杞、香草亂投;或是味噌、茄汁、香菇遇菜即添。慘的是這種只重視營養學表象,卻五味不諧的僵化觀念,卻早已根深柢固。真不知業者在公司推銷掉那些聲稱健康的蔬果跟添加物後,自己回家還願意身體力行嗎?
誰知才剛這麼想,沒隔多久璐璐在蓮香齋吃飯時,竟然碰巧看到這家內湖有機店的董事長不吃店裏伙食,反而在餐廳吃得津津有味的畫面,簡直要笑破肚皮。心想:原來你也知道把迷迭香燴煮青菜,再配上紅棗跟雪蓮子非常難吃呀!(待續)
【2008-06-30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