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唐魯孫先生的書裡,曾看到一段記述:「有一次,到北平船板胡同匯文中學看運動會,在田徑場的西南犄角有個小食堂,據說那裡的大師傅蝦片炒飯是一絕。試吃結果,紅墩墩的對蝦片,綠油油的莞豆米,趁上鵝黃鬆軟的一碗熱騰騰的蛋炒飯,吃到嘴裡,柔滑香醇,可稱名下無虛。」
當年還很年輕的璐璐看完後,便想像著這一客炒飯的模樣。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是對蝦,只能暗自揣測應為肉厚身長的明蝦,也就是台灣日本料理常見的車海老吧?否則以佐餐小蝦雙飛成片,入口哪裡還有份量。
誰知道,當真的去找資料時,才發現光對蝦便有4科約260種,其特徵為5對步足都發育正常,前3對都呈鉗狀方為正身。包括我們平素常吃的海蝦,如胭脂蝦、蘆蝦、火燒蝦、劍蝦、草蝦之屬,其實也都是對蝦科的成員。
因此,上魚市採購時,還特意把生鮮明蝦身體翻開一看,果真瞧見明顯的三對鉗子。否則活了幾十年,可成了典型「只吃過明蝦,沒看過蝦鉗子」的大草包了。
接著,續查大陸通常會把淡水蝦通稱為青蝦或晃蝦,唯一會被稱為對蝦的,確定只有中國明蝦(Fleshy Prawn)一種而已。因此雖然耗了不少笨功夫比對,倒也有獲益良多之感。
說來台灣現在常吃的日本明蝦(班節蝦Kurma Prawn),外型雖和中國明蝦迥然不同,但肉質卻十分緊緻甜美。如早年台北知名的榮星川菜,其乾燒明蝦就是頗受歡迎的佳餚。一般做乾燒海鮮時,施以蔥、薑、蒜、糖、醋、茄汁、辣豆瓣等料,是連主婦都曉得的調味方法。可是若懂得下酒釀提味增香,才是這種道地四川館子的門道。
而目前生意興隆的小魏川菜,所做的乾燒蝦雖然不是採用明蝦,卻也是個頭不小的對蝦類海蝦。把各種正宗調料經熱鍋一逼,那種腥香甜美的豪放之氣,便能在鍋中瀟灑瀰漫開來,包裹住每一口蝦肉直入肺腑、回味無窮。所以與其去什麼熱炒吃硼砂蝦球湊數,不如還是到這兒吃才划得來。(台北市公園路13號3樓02-2371-8427)
近年來,從事採訪工作的過程中,才發現如今有很多新店鋪,連辣豆瓣都不曉得放,酒釀更不用說了。後來在香港美心餐廳,遇到一位師傅仍堅持此法,可是竟被訪者編派為莫名其妙,哪有人在乾燒明蝦裡放這個?恐怕她是把乾燒當茄汁看,錯怪人了。
由此可知,光憑調味料的巧妙變化,其實明蝦所能做成的好菜,還真是不少,所以一時弄擰也是難免。接下來要談的的北平菜烹明蝦段,雖然不那麼知名,但吃過後,肯定大家更能讚嘆中國烹飪的博深技巧。(待續)
【2008-08-01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