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日(7/20)起悠遊聯名卡就可以開始使用了,但由於製卡過程繁瑣,除了一般的發卡過程外,還需要到台北智慧卡公司進行『錄卡』的程序。就連車廂廣告滿街跑的中國信託,到目前為止,也尚未發出第一張卡。台新銀行也表示,該行為確保作業安全,將在8/1測試完成後,才會陸續發卡。因此,已經申辦悠遊聯名卡的民眾,若要享受悠遊聯名卡的便利,還需要苦等一段時日了。
悠遊卡目前發行量已經超過700萬張,幾乎大台北地區的民眾都擁有悠遊卡,不但可以搭捷運、搭公車,還可以停車扣款,發展頗為成功,是馬英九相當得意的市政建設之一。但是卻礙於金融法令,不能使用於非交通事業以外的小額付費功能上。因此,智慧卡公司才會與銀行結合發行聯名卡,希望讓悠遊卡的功能擴及到其他生活機能上。
悠遊聯名卡是由台北智慧卡公司公開招標,最後由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國泰世華及台北富邦四大銀行所組成的集團,以高達上億元的權利金,打敗了聯邦銀行及遠東商銀所組成的集團。簽約條件規範,每張卡需支付500元的回饋金給智慧卡公司,還需在三年內,完成220萬張的發卡量,平均每個銀行要背55萬張的業績目標,否則,還要繳付未達目標數每張500元的罰金。四大銀行原本精打細算,對於獲利狀況是信心滿滿,無奈卻被一場『卡債風暴』吹的七葷八素。現在已演變成四大銀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態勢。根據中國信託表示:「發行目標鎖定台北縣市民眾,優惠方案即是以都會生活為訴求。因此,先辦卡可以先享受。」其他銀行也宣稱,將會陸續推出『秘密武器』來嘉惠已辦卡的持卡人及吸引民眾辦卡。各家銀行無不卯足全力地促銷,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方案,甚至祭出搭計程車8折優惠,而台新銀行更把e通卡的加值功能也納進優惠中,可見競爭之激烈。
然而,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截至95年6月底的戶籍人口統計資料發現,台北市(2,623,783人)、台北縣(3,748,141)中20歲~50歲可辦卡的人口,還不到320萬人。因此,四大銀行想要在3年內衝到220萬張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銀行必須拼了命的衝卡量,可預見優惠項目將會越來越多,而未來大肆發卡的歷史也必將重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