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在今年
今年以來,中油、台塑已經調漲三次油價,汽柴油每公升就調漲了4元之多,累積漲幅將近20%。在輿論的壓力下,終於在
消基會語氣強烈的痛斥:「中油、台塑未思降價因應,還硬坳『沒有價降空間』、『國內油價已是亞洲最低』,簡直是呼嚨百姓,混淆全國民眾視聽。」消基會指出:「國內消費者每年每台車所繳交的燃料稅約為1萬元,換算成行駛里程與燃料稅的關係,消費者每公升所支付的油價,約為37.6元。再以國民所得、物價指數等等經濟條件計算,台灣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也以拒審中油及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預算案為要挾。要求中油3天內大幅調降油價。
經濟部長陳瑞隆則回應表示,經濟部一直充分掌握國際油價的波動,經濟部各部會將隨時注意、討論及評估。至於,國內油價應否再調降?原則上還是回歸市場機制比較好。
而中油表示,國際油價浮動劇烈,但中油購油價格是以買油裝船前30天的月平均價格來計算,所以不能單看國際現價。是否要進一步調降油價,還是要再觀察國際油價變動。中油也希望國內油價可以朝向浮動油價機制發展,以正確反應成本及符合市場期待。
油品是物價的火車頭,更是民生物資價格的重要指標之一,油價高低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油價一直居高不降,隨之而來的便是民生物資不斷漲價,甚至會有通貨膨脹之危機。因此透明、合理的油價將關乎全民的生活型態與品質。怎樣的油價政策,才可以符合公平、合理的需求,將是政府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