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金融科技當道的衝擊,銀行實體據點越來越少,尤其外商銀行更為顯著。根據金管會統計,去(2016)年國內銀行共申請裁撤23家分行,其中19家為外商銀行,包括渣打銀行7家、花旗銀行4家、匯豐銀行2家、星展銀行4家、香港東亞銀行1家,而加拿大豐業銀行更是選擇撤出台灣市場。
據瞭解,國內銀行據點數量最高峰時期,國銀及外銀合計逼近3,500家,如今已經剩下3,468家,且雖然去年仍有10個據點提出新設,但申請裁撤反而更多。隨著網路銀行越來越發達,民眾到實體分行頻率減少後,分行價值就開始降低,與過去競相增加據點的思維,將有極大不同。
另外,外商銀行裁撤分行還有兩大原因,就是現在分行獲利效益不如預期,以及過去整併一些問題金融機構後,據點太近導致效益低,只好進行裁撤。像是渣打銀行過去合併新竹商銀,匯豐銀行和星展銀行也分別併購中華商銀、寶華銀行,花旗銀行則是併入華僑銀行,讓據點數短時間增加不少。
事實上,以去年全體外銀在台分行稅前盈餘115.10億元來看,比起前(2015)年193.21億元,衰退幅度高達40%,特別是瑞穗銀行,衰退幅度更達9成之多。金管會指出,其實除了瑞穗銀行,還有三井住友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是目前三家日本銀行在台設有分行的業者,但去年日本出現「美元荒」,總行要求海外分行全力幫忙籌錢,導致資金成本激增,影響獲利表現。
至於新增分行據點的銀行,去年共有7家,分別是三信商銀與華泰銀行各增設2家;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台新銀行、京城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都各增設1家。
【2017-03-15 卡優新聞網】https://www.cardu.com.tw